若于尔时由能周徧之法不可得说为所周徧之无,即于是时既无有事亦唯即是。
要是这时候能周徧者不可得,那么就可以说所周徧者就没有。能周徧者是树,所周徧者是下位的苹果树。没有树就可以推知没有苹果树。“即于是时既无有事亦唯即是”,在这个时候既然确实是没有苹果树,这个推理我们就可以称为能周徧不可得。在《正理滴点论》上就说到过这个了。
因此,通过如是成立及遮止为门,于遮止某些时,即是一切能了悟不可得之自体,而无有其他遮止之因相。
所以说,通过这样的成立、遮止,在遮止某些法的时候,也就是我们能了悟不可得的自体,根本就没有另外的遮止之因相出现。用最简单的话来说,其实就是:我们遮止某法,仅只是我们明白了遮止这法自体、本身而已,根本就没有“另外的一个遮止这法的因相”。
此遮止之有境不可得者谓成为构成差别之四种,成就相违者谓例如说言:无有冷触,由有火故。
这儿的标点符号说实在的,不大合适,到“成为构成差别之四种”这儿已经是一个意思段了,接下来的应该是对四种的开列。
这是说有四种遮止有境不可得,第一个是“成就相违”,其实就是“自性相违可得”,例子很简单:这儿不冷,因为有火。这就是以事物相违的自体为因,推出事物不存在。火是冷的相违法,相违法是不可同在的。
由此当知亦说能周徧为成就相违。
同样的,我们也应该知道能周徧相违可得。这也是可以否定、遮止某法的。
例如说言:此处无有霜触,由有火故。
这是能周徧相违可得的例子。也就是用相违能徧者为因来否定所徧存在,没有能徧当然就肯定没有所徧。这个例子就是说:只要有火,就一定不冷,不冷就不会下霜,霜不是夏天下的,是深秋才下的。我说霜没有,霜的相违就是不冷,有火就不冷了。这是分两步推出来的。
成就相违之果法者例如说言:此处无有冷触,由有烟故。
这是相违果法可得。就是说:我以与一个事物自体相违之果法为因,推断出事物不存在。比如说,“走,咱们到那山凹里烤火去,你看那里有烟”。也就是说,我虽然没有看见那里有火,但我看见了那里有烟,烟是冷的相违法“火”的结果。这是间接相违因。也就是说,这一个说法实际上里边儿包含两个式子,“因为有浓烟,所以那儿有火”,“因为那儿有火,所以不冷”。
因法不成就者谓例如说言:此处有烟,由无有火故。
这是因法不成就:此处有烟,为啥有烟呢?因为没有火。这个因法“没有火”能够成就“有烟”吗?咱们按常识就知道实际情况是啥样的。
自体不成就者谓例如说言:此处无烟,依成为可得之所觉不可得故。
自体不成就很简单:这儿无烟,要是有的话我就看见了。我现在没有看见,当然就是没有烟了。
由此亦即说为能周徧之自体不成就,例如说言:此处无沉香木,由无有树木故。
这能周徧自体不成就也不难,因为没树,所以没有沉香树。树是能周徧,沉香树是所周徧。
评论